Friday, August 15, 2008

黃子評論 10/08/08 六日譚

橋裂路崩,應多體諒

舊約聖經《傳道書》,第三章第一段話,許多熟讀聖經的人都可以朗朗上口: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有時。……拆毀有時,建造有時……哭有時,笑有時;哀慟有時,跳舞有時……

這甚麼甚麼有時,還有很長的一段。換成大馬的現實呢,即造橋有時,橋裂有時;建醫院有時,醫院發霉也有時。因為萬務都有定時 。

新鮮熱辣出爐的第二中環公路,單單甲洞高架天橋,就耗去1億2000萬令,通車兩年,柱子即出現裂痕,跟中國製造的廉價VCD機,一台一百幾十令吉的水貨一樣不耐用。不過,中國製造的水貨,人家只賣一百幾十令吉,也有半年的保用期。1億2000萬令吉的甲洞高架橋在2004年5月21日首度出現裂痕,不知這黃道吉日是否剛剛過了至少2年的保用期,總之,拖拖拉拉,一再修補,承包商只肯負責1800萬令吉費用,剩下 5200萬由政府豪氣干雲,慷慨撥出納稅人的錢去修補。

7000萬真金白銀擲下去之後,這次是不到2年,高架橋又裂了。這次,是否又在2年的保用期外呢?有待官府宣佈。政府是否需要再撥納稅人的血汗錢來修補,一時還不知。

塞車10公里的人民肯定要生氣,因為首相也非常不滿,而消費人聯合會要求政府向承包商索賠,公正黨則要求反貪污局調查三美威魯,馬來專業人士組織Prowaris感到失望。唯有大馬建築商公會主席黃奇仁表示可以理解。我覺得這麼多人表態,黃奇仁主席的態度最務實。

須知,此乃馬來西亞,此乃締造輝煌成就的偉大國陣政府治理下的馬來西亞。

這個國家,造橋也好,舖路也好,不只是單純的滿足通車行人運貨的目的;政府工程也涵蓋刺激、振興國家經濟,更重要是為了達到土著30%擁股權和扶助土著承包商──兩大使命。

其他國家建路造橋的目標和使命比較單純,因此很容易完成。所以,他國在選取承包商,可純粹從投標者的經驗、技術、資金以及投標的價格來決定。也因此,承包商都可以用最低廉的價格,交出品質最好的工程。萬一發生問題,例如在新加坡,有責任的承包商工程師等等,會被告到破產,最慘就是坐牢。因此,他們承包的工程,數十年也難得出現一個問題。

但在馬來西亞,這是世界唯一的國家,造橋修路等要肩負兩大額外使命,故此我們的工程造價雖然比別人貴上許多,但交出的工程,卻常是裂、崩、發霉的病態水貨,也都是理所當然的。大家應以平常心看待,像大馬建築商公會主席的持平態度,工程有病,橋裂路崩醫院發霉,都是可以理解的。

在下要呼吁,首相別不滿,駕車人士別生氣,馬來專業組織別失望,應該以同理心看待,千言萬語,全因使命太多,故此修路有時,路崩有時;造橋有時,橋裂也有時。萬務都有定時嘛。特別是過了保用時期。

星洲日報/6日譚‧作者:黃子‧文橋傳播中心總幹事‧2008.08.10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