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October 24, 2009

黃子評論 09/10/09 六日譚

大馬人的災難

東姑阿都拉曼曾經是世界上最快樂的首相,他的快樂在513爆發後才寫下句號。他生命中最大災難人物不是逼他下台的同志們,而是吹起革他政治生命第一響號角的老馬。雖然老馬拜相之後曾“擺和頭酒”的設宴款待,但看來東姑並未全然釋懷,身後也不願與他永久為鄰,而選擇葬在祖陵。

老馬曾是伯拉政治生涯中的提拔恩人,也是他政治生命的最大災難。

隨著人口車口增長,貫川南北的聯邦大道,在80年代初如膽固醇過高的血管,嚴重堵塞的不止是交通,更是經濟的發展。興建南北高速大道是迫切之舉,真要減輕國庫負擔而採取私營化計劃也非錯誤。最大的錯誤也是老馬下台後承認的是“聽信”官僚的建議,簽下這份黑箱合約。全國二十多條私營化大道,沒有一條不是按此不平等條款複製。老馬在位時這已成了全民的咒詛,他下台之後更成了國陣的沉重包袱。現在這國陣的兩難。是國有化呢?是降價 20%延長15年呢?利益關係複雜。

“2020宏願”出爐之初,全國大停電,各地大停電是經濟發展的各級“中風”,幸虧未釀成癱瘓。開放私立發電廠也不一定是窮凶惡極的德政,問題仍然是荒謬不平等條款。世界上任何生意都有風險,高回酬,高風險;低回酬,低風險,這是鐵律。但在老馬德政下的私營化計劃,所有的受惠者,回酬之高,世所罕見;風險之零,也是空前:獨立發電廠把所有風險都轉嫁到國能。

國能每年盈利才多少?但2005年它支付給獨立發電廠的能源產能高達33億,能源費用31億4000萬令吉。而這些大多成了國能的儲備電。國際平均的儲備電是15至20%,國能則高達40%。所謂儲備電,並非儲備金或儲備銀,越多越好,現在不用,他日可用──而是立刻燒掉。

獨立發電廠左從國能得利,右從國油受益。國油從1997-2005年發給電力領域的津貼高達250億,獨立發電廠的佔了140億。

國油固然是世界級的大企業,但獨立發電廠形同吸血水蛭。這是國能國油的重擔,繞了一大圈,難道不是消費者的苦難嗎?

星洲日報/六日譚‧作者:黃子‧自由撰稿人‧2009.10.09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