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華中央代表的顏色
清朝烏魯木齊提督巴彥弼征討烏什時,夢到在一山麓,見到六七座行軍帳,卻沒衛兵。有幾十人出入帳篷,像是文官。他上前去察看,迎面遇見了已故的護軍統領某公,握手問候。巴彥弼問他:“您過世已久,今日為甚麼事到這裡來呢?”
某公回答說:“我平生耿直,到陰間得授官職。現在隨軍籍查,登記戰死者。”
巴見辦公桌上的冊子分為黃、紅、紫、黑四色。問他是否按八旗旗籍分類?他微笑反問:“八旗有紫色嗎?這是按甲乙丙丁次秩排例的。”原來四色冊子,是登記各級有功戰士。第一等,赤膽忠心,奮不顧身為國爭戰的,死後載入黃冊。第二等,恪守軍令,寧死不屈的,載入紅冊。第3等,跟隨部隊馳騁轉戰而犧牲的,載入紫冊。第4 等,在戰場上,倉惶奔逃,求生不得,反被兵馬踏死的,或被敵軍斬首者,載入黑冊。
久歷沙場的提督發出行家的問題:“士兵們同時接受命令,一殺起來就血肉橫飛,如何能一一區分而絲亳不錯呢?”
答案是:陰間的官吏作得到,因為人死後,亡魂猶在,他的精氣和生前一樣。應入登入第一等的黃冊者,精氣如烈火燃燒騰躍,蓬蓬勃勃。應登入第二等紅冊的,精氣如烽煙直上,風吹也不能動搖它。應登第3等入紫冊的,精氣如雲漏電光,閃爍不止。
應載入第4等黑冊的,精氣瑟縮不振,暗如死灰。在人間的朝廷,這些入黑冊的陣亡者同樣被視為忠義,受到表彰;但到陰間,他們的地位跟一般的鬼同等,不受表揚肯定。
馬華同志多年來號稱百萬,一向來也勇於內鬥。每次斗起來都是智勇雙全,精彩百出。但對外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了。即使是分成兩派的內鬥,那也算是打仗,雖然是內戰。內戰也是戰。翁蔡兩派內戰,是否會橫屍遍野,血流成河,我們不知道,但戰事一開,必定會有死有傷。
等到戰火停息之後,若是要為陣亡戰士論功行賞,要是也像上述那個鬼故事中的分為黃紅紫黑四色,2400個中央代表,到底是哪一色多呢?
其實,不必等到陣亡,單單看翁蔡兩派到處拉票,看看各個山頭寨主的嘴臉,我們大略已知誰該載入黃冊、紅冊、紫冊、黑冊了。
星洲日報/六日譚‧作者:黃子‧自由撰稿人‧2009.09.25
Tuesday, October 06, 2009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