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只是“聽君一席話”
台灣總統陳水扁在9月21日打破沉默,呼吁大家回過頭思考,過去這段期間所耗費的龐大社會成本。
是的,自從施明德登高一呼,不分藍綠,眾山響應,沒幾天就有百萬人各捐出台幣100元的基金;一聲召喚,數百萬群眾就走上街頭雨中靜坐。加上遍佈全島的倒扁挺扁人數,這人力物財力若全然投在生產上,可以創造多少經濟文化等等的建設?可惜,看起來一切幾乎是虛耗掉,因為這幾乎只見破壞不見建設。
台灣的經濟已經這麼糟了,再耗下去,窮人日子更加難,失業人口只增不減。再不收手,台灣的經濟民生將繼續往下沉,是可以預見的。
因此,阿扁呼吁:“不能讓仇恨的語言與暴戾的氣氛無限地滋長、蔓延下去,但每一個人都是我們的同胞,大家要將心比心,易地而處,讓所有的紛擾早日落幕。”
這是多麼動聽的宣言,這哪是偉大的政治家的說詞,這簡直像偉大的宗教家、偉大的人道主義者的信念。要在仇恨的地方散播愛心,寬容。
如果,看官只看眼前台灣的景象,只單聽君一席話,聽阿扁情詞感人語重心長的一席話,確應深受感動,放下一切,趕快偃旗息鼓,嗚金收兵。大家回去積極建設,不要消極虛耗了。
俗話說無風不起浪,浪是果,風為因。施明德發起“台百萬人反貪腐靜坐”的社會運動是果。而因就在扁府─包括扁政府、總統府、第一家庭闔府的問題多過牛毛,人民終於忍無可忍,不願再忍了,與其等到2008年任滿,讓台灣下沉到更難以打救的境地,如癌症愈早求醫,痊癒機會越高,施明德才不得不大義滅扁、不得不出手或許能救救台灣。
至於阿扁的那席話,是陷入困獸之境仍然不改其巧言令色的本色,顛倒是非黑白的說辭,並非心中有愛和寬恕。阿扁的任何話,正如任何人,都不可孤立地聆聽解讀,而是需要全面地檢驗分析。
台灣政治有藍綠對立、族群對立、南北對立,有蕃薯竿頭之別,雖有由來,但得以吹谷成形,李登輝和民進黨的極端種族主義為主謀,而阿扁正是其中一大播種澆灌者。他的江山,就靠以“種族主義”者以極端的語言幻散播仇恨,鼓動暴戾氣氛以收割政治利益。每一次選舉,他的極端論述,我們的凱里與他一比,尚嫌任督兩脈未通。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在聽阿扁這席情詞感人,語重心長的宗教家、道德家、人道主義者言說後,要相信之前,千萬要把他十多年來的主要講話,對照一遍。免得就像看到有淚流下來,就以為都是慈悲仁人為天下蒼生的悲憫之淚,忘了那面具後面是一張猙獰的鱷魚嘴臉。
倒扁運動的社會成本太大,但任憑扁政權再操弄下去,台灣要付出的代價更大。所以,這虛耗不是虛耗;這消極的破壞中,有積極的重建意義,民主和人心道德的重建。
星洲日報/言路‧作者:黃子‧2006/10/01
Wednesday, July 02, 2008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