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黑為白‧以辱為榮
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談鬼說狐的故事也不知多少則,讀來常常令人浮一大白。
有個士子在廟裡讀書,有次在空院中小便,忽有飛瓦打中其背。隨即聽到屋中有人說:“你們能看見人,人看不見你們。你們不躲避,反而怪罪人家。”
讀書人聞言驚愕,屋裡又說:“小婢無禮,請勿介意。此間空屋大多有我們居住,先生來此,小便應朝著牆壁。別對著窗門,否則,大家都不便。”
紀昀認為這狐仙能夠自我克制。反而是許多人的僮僕吏役與人爭斗,佔不到便宜,主人常常引以為恥辱。其實,天下最可恥的事,莫過於悖理而幹。不問是非曲直,務求下屬只贏不輸為榮。這是真的光榮嗎?他曾向一個偏袒手下的豪吏開玩笑:“我們死後,各自都有一篇碑文。假設蓋棺定論,碑文可以寫上‘公秉正不阿,於所屬吏役,犯法無一假借。’別人肯定會以你為榮。
反之,人家奮筆寫上’公平生喜庇吏役,雖受賕骫法,亦一一曲為諱匿(楷體為原文)。’大家肯定要引為恥辱,閣下也不例外。那現在為何要以恥辱為光榮呢?”
面對每年預算高過國會的幹訓局,耍權弄術,大玩種族主義,人證物證可以如雨後春筍地冒出來。
公正黨人,多得是前巫統失意份子,或正義尚存的,他們從前靠種族主義和極端宗教起家。幹訓局正是他們共同的溫床。一些人慷慨激昂的演說錄影固然顯示當年的”種族英雄”本色;其他同志的演出錄影要是公佈,一樣不會遜色。真要把講師或黨要的演出錄影公佈,幹訓局的種族主義還能遁形麼?連納茲里也認了。偏偏其他巫統要員,一個個跳出來疾口否認,一輩子骨子裡都是種族主義的老馬顛三倒四也還罷了,一直守諾退休後不干政不談政治的伯拉,也出來趟這淌渾水,真是叫人莫明所以。
幹訓局只是在上者偏袒小吏衙役的滄海一粟。
過去,一些黨國要人,不問是非曲直,偏袒下屬同志惡言丑行的小吏衙役,真是阿扁的學者部長杜正勝的“罄竹難書”。
大馬更勝他國一籌則是,在上者以偏袒在下者為榮,在下者也為在上者諱之外;還有在朝者為下台過氣者遮、蓋、壓。
這世代大人先生死後已不興寫刻碑文,以蓋棺定論。蓋棺後的定論不是自己講了算,也不是文棍拿錢替死人粉飾就可一捶定音。有了網絡,真是功德無量。無論好壞,評論不會只限一家一國,而是全球每一個角落都有人可以更客觀地月旦。
星洲日報/言路‧作者:黃子‧2009.12.24
Monday, December 28, 2009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