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October 07, 2008

黃子評論 21/08/05 六日譚

人生不只娛樂和八卦

去年一位在電台服務直到退休的朋友談起,有電台為了提高競爭力,推出的所謂年輕化節目,而忽略其他年齡層的需要,可能會得不償失。收聽廣播者,甚麼年齡階層都有。一味年輕化,是否是在歧視和剝奪其他人“聽的權利”呢?年輕人消費力量大,不表示其他年齡層沒有消費力。

最近讀到一篇專欄文章,說電台把99%的節娛樂化,是否屬實,我不知道。因為那位作者見解尖銳,行文常有遊戲之筆,不能按照字面全部當真。不過,電台節目年輕化娛樂化,確為不爭事實。

為了商業利益而年輕化,無可厚非。沒有廣告收入,如何生存?虧本而要倒閉,難道可以向社會人士,善長仁翁,要求贊助?若是可以,與華人關係更為緊密的華文報,也不會一家家在劇烈競爭虧損累累下倒閉;沒有人因為這將影響到華人文教千秋事業而伸出援手,何況與華社關係猶再隔一層的華語電台,特別是純粹商業性的電台。

話說回頭,人生不只是娛樂和八卦。若電台自我娛樂化八卦化膚淺化,才能賺取商業利益呢?難道加重其他性質的節目,吸引其他區隔的聽眾,所得的商業利益就一定不如嗎?這其實值得決策者調查、研究、分析的。市場一直在變化,一本通書讀到老,把國外的模式移植過來是否有出現過度的想當然耳的誤讀呢?

年輕固然是高消費群體,忽視樂齡的保健市場、兒童市場是自己的損失。當大家一窩蜂爭奪年輕人的市場,利益早已分薄,尚未開發或全面開發的荒地,一動鋤撒種,所獲的豐盛,可能出乎意料之外,瘦田一變而成為人人爭奪的肥田。

家中小瓜,從三年級開始,放學回家常說某些娛樂節目如何“白痴”,小孩都不會給他們騙,無聊當有趣。每次問他到底聽到甚麼,聽他模仿覆述,他的論斷,八九不離十。雖然不是每個小孩都像他這麼好辯是非,可是所謂年輕的聽眾,就真有這麼多喜歡無聊八卦的娛樂圈真假難分的新聞緋聞嗎?謝霆鋒撞車找人頂罪案件是新聞;他的寵物蜥蜴有便秘,不必成為話題吧。

十多年前在新加坡聽一位台灣作家嘲笑我們的中文報不惜紙張報導台灣三流小歌星小明星家中的小狗小貓傷風感冒,讓他們笑脫大牙。因為當時雖剛解禁,台灣的媒體尚未全面進入百家爭鳴的盛況,報紙可沒版位浪費在大多數台灣人都不知這些人是誰的身上,況乎其狗貓。

我真感到受辱,可這又是事實,奈何?年輕不一定就是膚淺,退一步說,聽眾真的膚淺,主持人也可以設法潛移默化的提升之,而非原地踏步永遠樂在膚淺,重覆40年前日本電視把一億觀眾白痴化,不應是唯一的考量。

我聽廣播的時間,十分有限。近日馬華黨選,有電台特設時間,讓候選人、時事評論員和聽眾發言,並且幾乎是大家可以暢言。連一個水準不高,言辭極為滑頭的算命佬都有機會胡吹法螺,真是一大進步。想當年,被革職的副揆安華被捕,這動搖國本的大新聞,次晨的電台新聞,竟然在當權的操弄下,一言不發,真是國家之恥。

人生不只是娛樂和八卦。聽眾喜歡或有興趣也有建設性意義的節目內容還多呢,希望我們的電台節目內容加強多元化,不同電台設法爭取爭取不同年齡層的聽眾,年輕的聽眾也有各種層次各有所求,絕非單單娛樂和八卦而己。善哉善哉。

作者為文橋傳播中心總幹事
星洲日報/6日譚‧作者:黃子‧2005/08/21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