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有限,趕快上路!
一次又一次大選前的文宣,一些人在掌握各種資源和便利,除了利誘,也不惜威迫,明示暗示選民不支持他們的潛在後果。所以,一次又一次不利的局面又翻轉過來。
這次意想不到的海嘯出現後,只有檳州出現“茶杯裡的風波”,長期籠罩選民心頭的陰影沒有成為可怕的現實,這是首相伯拉輸得起的君子風度、民主精神體現,應予肯定。
海嘯過後已經一個月有餘,意外大勝的民盟各州政權大局基本上已經穩定下來。勝而不驕,更沒沖昏頭腦迷失在爭官卡位的內耗中,反而相繼推出各項令人耳目一新的惠民德政,不負選民所托。
選民也期待國陣政權,從中央到各州,應及早重整旗鼓,與民盟各州政府在惠民利國的善政上較勁,像商業上的競爭,看誰能推出更好的配套供人民選擇,以在下一屆大選再決高低。這才是國家長治久安,繁榮進步的動力。但人民也可以理解,長期執政造就了大批既得利益的國陣成員,失去半壁江山之後,黨或個人,無論是心理上的震撼或是實質利益地位的損失,一時皆難以接受適應,在所難免。有些問題只能等到黨選方能了結;有些問題,則需要個人以誠懇的態度虛心面對,則對國對黨對己,才有正面的意義。
敗選之後,首相面對各方的責難,他終於看清問題的主要症結在哪,知道民之所欲在廉政、在治安、在司法……在承諾之未兌。但許多政客竟然怪罪國陣成員黨。馬華從80 年代末期,特別是2020宏願之後壯大起來,絕非什麼改革派當權後推出什麼了不起的雄圖大計,凝結民心,實際上是跟一眾國陣成員黨拜馬哈迪“2020宏願”採取較開放的教育政策,吸引外資,經濟強勁增長所致。今回慘敗,早在選前就深知將會被巫統好些極端政客的偏激言論所“陀衰”,只是不知慘烈程度會多深而已。其他如大膽的新陳代謝、大量換人引起反彈,亦是重要的因素。本身並沒太大力量和能耐去左右國策,爭取非土著選票,而巫統領袖的決策和言論才成關鍵。所謂成也巫統,敗也巫統,國陣成員黨未就此反彈,反遭納玆里等的指摘,真是情何以堪。這是積習已深的偏見與傲慢,因為看死唾面自乾的華基政黨不敢怎樣。人民要求司法公正,林甘短片是這議題的駱駝背上最後一根稻草,身為主管部長的納玆里處理過程,其蠻橫霸道的言論,白眼對律師公會和兩千多萬人民,不正是收割民憤的最大機器嗎?
另一些不長進的巫統強人頤指氣使,習慣打橫講話無人可以匡正,由來已久。慣用此等高高在上、視民如草芥的簡化思維面對問題,又何止一人。在大選前一方面派糖果,擁抱華人領袖,親近華團;另一方面又口吐威嚇之言,說什麼反誰就是反國陣就是反巫青的無限上綱,真叫人缺氧。海嘯後說不明白非土著要什麼?其實非土著所要不多,大家和和氣氣,握手拍肩膀,不要舉劍耍槍弄棍的;讓對國家建設有貢獻的華教更順暢地發展,不要求跟國小同等對待,但至少可以滿足起碼需求。若馬華民政也不知道,何妨見見久求一見而不得其門的董教總,有什麼會不知的?
最可笑的,莫過於昔日與宏願隊伍對決敗兵的“老椰隊”成員之一山努西。在炮打司令台的大會上說,巫統兵敗,馬來人不受尊敬了。這和巫統衰弱就等同馬來人衰弱的論調同一。這國家,縱使扣除原住民之後,馬來人的人口即使未過半,仍然是最大的族群。經過半世紀的發展,政經文教軍警等領域,無不掌控在馬來人手中,也沒有人企圖去挑戰。即使政治版圖有所改變,若非由馬來人領導,又豈能長治久安,這是有理性知識者的共識。巫統衰弱,正是因為過於強大所致。強大的巫統羽翼下孵出許多傲慢與偏見的各級領袖,才失去民心民意,失去選票。馬來人沒有因為巫統這次的挫折而失去他為人的尊敬,除了某些巫統政客而已。
巫統若要再次壯大,充滿偏見與傲慢、不肯面對現實的思維方式,必須唾棄。像伯拉,說聽到真話了,知道民之所欲,要急起直追,才是正道。
巫統也好,國陣也好,必須腳踏實地,將民之所欲,常記心頭,並思如何滿足之,像商人尋找顧客的需要,滿足之,就是發現商機,捉住商機。否則,在競爭的洪流中,被浪淘去。時間有限,趕快解決內部問題,重新上路,以德政與民盟政權一較高低啦。
星洲日報/星期筆匯.黃子.2008.04.13
Wednesday, April 30, 2008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