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壇盛行禮樂古風
孔夫子幾乎一輩子都在嘆息禮崩樂壞,他一心最想作的事,是復古。
孔子所謂的禮樂,即周公所製定的政教文化治國制度。這制度未到東周已開始被諸候顛覆,到孔子時代,已沉至吾不忍觀之地步。他62歲,仍自述,“其為人也,發奮忘食,樂而忘憂,學而不倦,不知老之將至。”可是,當他一說,久未夢見周公,不久就歸天了。
周公設立禮樂以治天下,但我們不能說子繼父位這行之數
千年的世襲傳統,也是其手筆。天子或諸候身份地位世襲,父子相傳,在商朝中期已經定型。之前,商承夏制,大多是兄終弟繼的傳統。更早,即儒家最嚮往,孔子認為是境界最高的聖人堯舜禹皆禪位讓賢。到了禹坐上天下共主寶座,雖曾傳位給舜的兒子益,繞了個圈子,最終內舉不避親,傳位給自己的兒子啟。夏朝立國焉。
因此,若論孔夫子最響往,一心知其不可為而為的想恢復的禮樂古制,可是以父子相傳、兄弟相傳,也可以是讓賢禪位的三種制度。
我們這國家,雖說是二戰後才獨立的新興國家。但多元種族,各自傳承了數千年優良文化傳統,如周公的禮樂以至三代和之前的種種制度,集大成,用於一朝。
當次任首相敦拉薩不幸在倫敦病逝,國人同哀。其相位不能父子相傳,但國會議席就由年輕的公子頂上。如今貴為副揆,只要未來沒有突變,繼位不過時間長短而已。第三位首相敦胡申翁,退位之後,小兒一出仕,立蒙千般眷顧而青雲直上,不斷超車,亦儼然成為第三梯隊的尖子。
華人政黨,林吉祥父子相傳,中間隔了郭金福,如李光耀父子中間有個吳作棟。林良實林敬益一對虎父,後繼的兒子們錦繡前程,不可限量。
敦馬在朝時,不准孩子參政,後來慕克力才進入,又碰上敦馬與當權者過不去,導致兒子處處艱難。若是老馬優遊園林,不問世事,則慕克力像希山慕丁一樣被投桃報李,聖眷殊隆,而仕途順利,是可以預期的。現已爭得浮羅交怡上陣,取得正確的第一步。日後如何,得看造化。
一眾太子級人馬遵行古制,隱隱然成風。而今蔡細歷礙於法律,不能守土,十分可能殺出兒子代父從軍。蔡細歷好歹一方之雄,算是諸候級人馬。巴生的查卡利亞,森州的李銀芳,也紛紛內舉不避親,翁媳相傳、父子相傳。
將來若有遵循更老的夏商古制,兄弟相傳,這也可算是承繼周公或周公之前的禮樂之治。
難怪寫小說的朋友說,最近亞洲週刊選出的年度十大小說,全是歷史,講古的。這年代、年頭,流行復古也,我國政壇也一樣。
星洲日報/六日譚‧作者:黃子
文橋傳播中心總幹事‧2008.02.24
Tuesday, April 01, 2008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